TG Telegram Group & Channel
微博合集 | United States America (US)
Create: Update:

我这些年通过观察我博士班的同学(不是针对任何热点事情说的哈),有一个小结论:社会阅历比较多的人,就不太容易“一根筋“,对于学术之路(或者说对于任何路)的执念也没有那么强。

最典型的是我提过很多次的师兄,他是靠在墨西哥自己开酒吧赚的钱才申请到哥大的硕士项目的,毕业之后才来我们学院读了博士。在开酒吧之前,他在洗衣房打过工,在餐厅刷过盘子……他后来非常优秀,拿了很难拿的fellowship, 还是大佬的关门弟子,但怎奈毕业那年遇到疫情,很多大学都停止招收新的教职工。他马上就去教育公司应聘了,开开心心换了赛道。

我还有一个师兄,毕业的时候本来有一个工作已经谈妥了,但遇到了一些不可抗力,最终没有拿到大学的教职。但这个师兄在读博前当过很多年老师,很快就在宾州的某个学区找到了一份Evaluation Supervisor的工作,也是开开心心换了赛道。

我观察比我年轻一些的朋友,也有类似的感慨。当然了,这些朋友大都不是”生活所迫“增长了阅历,而是自己本身也比较优秀,在读书期间就勇于尝试别的赛道。比如,我们认识一个非常优秀的MIT的博士生,找教职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类型,自己也很喜欢学术研究,但暑假的实习他会有意去尝试别的工作,后来发现其实赚钱比做学术让自己更开心,就换了赛道。

我觉得没有人会主动选择“一条道走到黑”,大多数时候是因为信息差/阅历差,不知道有其他的道路,不知道其他的路自己也能走得很好。所以,真的不能只专注学科学习(当然我知道这也需要很多的运气和资源),而要多看看世界,多尝试不同的赛道,这样才能为应对多变的世界储备一些信心和能力。

(再次强调:没有说多看多尝试很容易的意思,相反,这需要很多条件。我说的只是相对微观的层面能做的努力吧,比如,我们系之前会请毕业后走其他职业路线的人来做讲座,我觉得就特别好,很感谢组织者让我们拓宽了眼界。我也会提醒自己多去了解别的行业,眼界不要那么窄,也要把一些“虚名”看淡一些) source

我这些年通过观察我博士班的同学(不是针对任何热点事情说的哈),有一个小结论:社会阅历比较多的人,就不太容易“一根筋“,对于学术之路(或者说对于任何路)的执念也没有那么强。

最典型的是我提过很多次的师兄,他是靠在墨西哥自己开酒吧赚的钱才申请到哥大的硕士项目的,毕业之后才来我们学院读了博士。在开酒吧之前,他在洗衣房打过工,在餐厅刷过盘子……他后来非常优秀,拿了很难拿的fellowship, 还是大佬的关门弟子,但怎奈毕业那年遇到疫情,很多大学都停止招收新的教职工。他马上就去教育公司应聘了,开开心心换了赛道。

我还有一个师兄,毕业的时候本来有一个工作已经谈妥了,但遇到了一些不可抗力,最终没有拿到大学的教职。但这个师兄在读博前当过很多年老师,很快就在宾州的某个学区找到了一份Evaluation Supervisor的工作,也是开开心心换了赛道。

我观察比我年轻一些的朋友,也有类似的感慨。当然了,这些朋友大都不是”生活所迫“增长了阅历,而是自己本身也比较优秀,在读书期间就勇于尝试别的赛道。比如,我们认识一个非常优秀的MIT的博士生,找教职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类型,自己也很喜欢学术研究,但暑假的实习他会有意去尝试别的工作,后来发现其实赚钱比做学术让自己更开心,就换了赛道。

我觉得没有人会主动选择“一条道走到黑”,大多数时候是因为信息差/阅历差,不知道有其他的道路,不知道其他的路自己也能走得很好。所以,真的不能只专注学科学习(当然我知道这也需要很多的运气和资源),而要多看看世界,多尝试不同的赛道,这样才能为应对多变的世界储备一些信心和能力。

(再次强调:没有说多看多尝试很容易的意思,相反,这需要很多条件。我说的只是相对微观的层面能做的努力吧,比如,我们系之前会请毕业后走其他职业路线的人来做讲座,我觉得就特别好,很感谢组织者让我们拓宽了眼界。我也会提醒自己多去了解别的行业,眼界不要那么窄,也要把一些“虚名”看淡一些) source


>>Click here to continue<<

微博合集




Share with your best friend
VIEW MORE

United States America Popular Telegram Group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