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研究表明,我们常常认为的“男同性恋腔调”,其实是自然的睾酮主导的青春期之后,没有受到“我一定要表现出社会文化要求我表现出的阳刚之气”影响的说话方式。我之前有个帖子讲了“女性气质和社会文化要求的联系”,而这份研究讲述了另一面,即“男性气质和社会文化要求的联系”。
我们把那种“男同性恋腔调”认为是“中性的/不符合社会性别期待和要求的”。因为我们社会的期待和要求,是每个想要表现出阳刚之气的人,必须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讲话。更进一步,我们社会对阳刚之气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有很清晰的并不那么容易满足的边界和条件的。而那些想要展现阳刚之气的人,常常必须有意无意的努力,才能达到那种要求。
另一面,社会认定的女性腔调,也是基于某种“并不自然”的定义下的产物,很多女性会后天去学习那种腔调。关于社会认定的女性腔调“并不自然”,我可以举几个例子。首先,我认识一个顺性别女同事,她平时说话的声音就常常被认为“很男性化”,如果她的声调再低一点点的话,她的声音甚至可以说是充满阳刚之气的。其次,我自己的经历是,我清清楚楚记得在中学期间的某一天,我突然意识到所有女同学和我说话的腔调都很不相同。于是为了“融入”,我开始模仿她们的说话方式。
也就是说,我们人类真正的“自然腔调/自然说话方式”,可能是非常非常多元的。但在社会的要求和压力下,很多人的说话方式被慢慢塑造成了很少的几种“标准方式”。 source
>>Click here to contin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