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看到日本「结婚必须改姓」这件争议的脉络,想到了很多基于「社会习俗」所创造出来的人为对立,比如性别。大多数人都应当认同,身份证上不应该标你是什么肤色的人种,其中缘由因为过于直白我们就不继续展开。按照这个逻辑,我觉得可能也不应该标你是什么民族、你的性别是什么。
各种表单上面询问你的「生理性别」在某种意义上是在委婉地问你「有没有一根老二」。一方面,区分「男女」在一个进步的文化观念中是没有必要的。或者我们更进一步问,区分了能拿来干什么?你会因为一个人有没有老二就做出什么不同的对待吗?How dare you, huh?唯一值得聊的可能是「厕所的规划」,但中性厕所是一种实操上可以存在的事物,而且它可以通过牺牲一小部分空间利用效率换来极大的人文关怀和另外一些层面上的效率:不会再出现一个厕所排大长队但是另外一个厕所不排队的情况,这在某种程度上才是公平的。
当代进步派普遍认为性别是流动的,性向也是流动的。你可以同时兼有阳刚的特质和阴柔的特质,二者也不是一条轴上的两端,谁都可以有纤细的一面,你也有权力把它表达在外部或者放进内心不让人看到。而性向方面,或许一个「顺直男」没办法跟另外一个「男人」做爱,但是说不定看到一位装有义乳身材火辣但保有阳具的跨性别者,内心当中还是会泛起疑问「说不定我有点 gay?」。C'mon, everyone is a little bit "gay", 所以在玩女装山脉的时候你才会感到困惑。
我不认同「骄傲」、「LGBTQ********」这种花里胡哨的标签,它们应当是这个社会自然的一部分,它们应当自然到不需要任何庆祝,就像吃饭喝水一样。基于同样的理念,我也不喜欢「女权」这个词,或者将「父权」和「女权」两个词分野。「父权」是一个既存的事实,我们要打破这个事实不一定需要创造一个对立面,也可以解构这个概念的核心,找到其中的荒谬,以消抹其存在的正当性。我当然理解「女权」也有各种流派各种门门道道,但是作为一个整体,用「女权」这个词来包装在我个人看来并不够「进步」。
让一个有毒的概念消失的方式可以是和平的,我们可以牵起彼此的手创造一个紧密的团体。这种正向积极的解决方式能让那些打着仇恨生意的家伙悻悻而归,而这些家伙消失没了生意和算盘,我们才能获得一个包容的言论空间。
所以,你有一根老二么?(笑)
>>Click here to contin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