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 Telegram Group & Channel
hayami's blog|日常人间观察 | United States America (US)
Create: Update:

东亚女孩的人生其实选择很少。

工作、相亲、结婚、生小孩、相夫教子,像是出生自带的模版。如果你觉得有什么不对劲,想变得不一样,都找不到什么模版。女孩们往往被巨大的惯性推着,稀里糊涂就过了这一生。

感谢互联网的出现,至少它消除了物理空间的限制,给我们一道看见世界的窗口。「看见」是非常重要的 —— 看到那些没通过服从性测试的女孩,怎么活出自己的人生。只有先看见,才敢与去想象。

于是我发现,年轻女孩的生命里大概都有个「姐姐」的角色。

她不一定是你血缘上的亲人,可能是互联网上关注的某个人。她勇敢,正义、努力,朝着自己想要的人生坚定走去。你默默 follow 了她很多年,像往自己茫茫人生里放置了一盏灯塔。于是你也获得了一些勇气,敢于去对那个与生俱来的模版说不,敢于去反抗那个巨大可怕的惯性。

但对于当下的我来说,已经很少有「姐姐」这样的角色了。

这些年来,我渐渐活成了「自己」的样子,然后变成了别人的「姐姐」。她们通过赛博世界看到我,汲取了一些些能量和勇气,转化为自己在现实世界的行动指南。即使这种影响力不是出于本意,但人类最本质都有「利他」的价值取向,所以我也会感到开心。

不过时常会有种感觉,就是我站在了一片茫茫无际的田野里 — 我变成了别人的姐姐,那我的姐姐呢?我的前面已经没有一个可以去效仿、靠近、想要努力成为的人了,没有一个固定的生活模版可以去复制粘贴,甚至没有一种剑走偏锋的轨迹去学习研究。

你们徒步过吗?有个软件叫做两步走。比如你要爬一座山,上面会记录很多人去山顶的轨迹。你可以选择最近的那条,也可以选择很远但风景秀丽的那条,绿绿的轨迹布满地图,是种前人栽树的安全感。

但如果有天打开软件,发现地图一片空白,只有一座高不可攀的山脉,你还会继续往前行吗?没有人走过的路,是充满未知、危险和孤独的。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活在这种处境里,没有轨迹、没有灯塔、没有姐姐。当然是自由的,但焦虑是自由引起的眩晕。这种焦虑已经不是社会意义上的工作、老板和生存压力,而是高山、雪地和完全源于内在的存在主义危机。

但今天见到了一个女生很开心,像是姐姐一样的存在。

和她认识是很漫长的一件事。我刚毕业那几年,经常看到她的一些深度报道。那个时候字节还叫今日头条,因为抖音的诞生坐上了高速上升期,万众瞩目;作为从《财新》独立出来的科技媒体,《晚点》也很喜欢写这家公司。

我是今天才意识到,《晚点》诞生于2019年,而我毕业于2018年,这种时间点的吻合,几乎可以说职业生涯是伴随着它成长的。

那个时候还是家5000人的创业公司,虽然经常会有 CEO 面对面,但关于公司更内部、更一手、更幽暗的秘密,我们总是从《晚点》那边知道。

她的名字很特别,写的稿子也很好。总是一针见血、冷静、锐利,像南美洲的猎豹。很快,年轻的她成了知名记者。

但那个时候我更喜欢《好奇心日报》。因为它也相信商业是推动社会改变的力量,但 Q daily 的题材更丰富多样,除了商业还会有人文、艺术、城市、文学。好奇心的鼎盛时期,全方面满足了我旺盛的好奇心,在精神食粮上一点点滋养着我。

时至2024年,一切都不同了。上次听弦子说,媒体和公众充满了不信任的敌对情绪,本质还是公民社会土壤的缺失。

于是记者们也纷纷转行了。我印象是2020年左右,很多资深媒体记者/编辑,都转去大厂做 PR 和 GR 了。这是条还不错的退路,毕竟要养家糊口,还在势头上的互联网行业总能开出几倍的薪资。

我很关注「记者转行」这个群体。或者说,我对那些曾经喜欢过的记者,有着后来会去做什么的好奇心。

她去了一家美妆公司,做 CMO. 渐渐地,她的社交媒体充满了出差、公司、商业和团队。

你们应该见过很多「打工人」的SNS 吧?不是怨声载道、疲惫至极的吐槽,就是整齐划一、行尸走肉的转发;或者做到了高层,就谨言慎行一片噤声。偶尔在公司获得成就后转发一下,写几个字,以一种矜持的骄傲宣誓着成功。

她蛮不一样的。她的 post 很多都是工作,但总是情感丰富、热情满满。我真是很好奇什么人能打工打出如此 passion (除了不懂事的应届生),也想着这么多年了,该约她见见面了。于是邀请了一杯咖啡,单程两个小时,跨越了大半个杭州去见她。

我不是没见过女性leader, 不管是大厂高层,还是小厂领导,她们有个共同点是「模仿男性」。其实非常好理解,在一个父权世界里,VC是男的,领导是男的,公司属于男人,成功是男人的,权利在男人手里,钱在男人口袋里……女人想要上升,只有两个途径:

1)成为美女,成为他们虎视眈眈的性资源;
2)成为男人,成为他们并肩作战的好伙伴。

随着女性主义的苏醒,传统商业世界里更多的1,转向了野心勃勃的2.

女性开始学习男性,学习他们的野心勃勃、果决坚定,也学习他们的情绪稳定、冷血无情。只有把自己变得更像一个男的,才能掌握更多的权利。

但她很不一样的是,她不模仿男性。比如她关心每个下属的工作心情,会在意你工作开不开心;她会去处理人和人之间的摩擦,即使这些不影响工作。她不是负责一个小团队,有很多精力才这样;带着这么多人,这样的劳动量可想而知。

我们还聊了年轻女性成长中遇到的诱惑、爱情选择、服美役、新闻媒体、记者、商业世界…etc 是一场非常 inspiring 的对话。本来不想写 blog 的,但她鼓励我趁还有表达欲的时候多写一些,就浅浅写一点啦(可能只有我们充沛丰盈对话的1/20!)

在杭州这些天认识了很多人,大部分是关注了很久的网上邻居。晚上骑着车穿过良渚公园,空气里是春天草木的香气,地面上氤氲着湿润的水汽。晚上见了另一个神奇的朋友,告别时收到她的消息说,抬头!天上月亮好红。那个时候,我的车轮刚驶过一条石板小路,夜晚整个公园只有我一人,远处传来篮球场里自由落体的砰砰声。

明天就要离开杭州,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几天密集社交的感受,我想那就是「滋润」。

被高能量的对话滋润,被很棒很棒的朋友滋润,被他们徐徐展开的奇异人生滋润,被杭州的春天滋润。

祝大家在春天都能舒展自己^ - ^

东亚女孩的人生其实选择很少。

工作、相亲、结婚、生小孩、相夫教子,像是出生自带的模版。如果你觉得有什么不对劲,想变得不一样,都找不到什么模版。女孩们往往被巨大的惯性推着,稀里糊涂就过了这一生。

感谢互联网的出现,至少它消除了物理空间的限制,给我们一道看见世界的窗口。「看见」是非常重要的 —— 看到那些没通过服从性测试的女孩,怎么活出自己的人生。只有先看见,才敢与去想象。

于是我发现,年轻女孩的生命里大概都有个「姐姐」的角色。

她不一定是你血缘上的亲人,可能是互联网上关注的某个人。她勇敢,正义、努力,朝着自己想要的人生坚定走去。你默默 follow 了她很多年,像往自己茫茫人生里放置了一盏灯塔。于是你也获得了一些勇气,敢于去对那个与生俱来的模版说不,敢于去反抗那个巨大可怕的惯性。

但对于当下的我来说,已经很少有「姐姐」这样的角色了。

这些年来,我渐渐活成了「自己」的样子,然后变成了别人的「姐姐」。她们通过赛博世界看到我,汲取了一些些能量和勇气,转化为自己在现实世界的行动指南。即使这种影响力不是出于本意,但人类最本质都有「利他」的价值取向,所以我也会感到开心。

不过时常会有种感觉,就是我站在了一片茫茫无际的田野里 — 我变成了别人的姐姐,那我的姐姐呢?我的前面已经没有一个可以去效仿、靠近、想要努力成为的人了,没有一个固定的生活模版可以去复制粘贴,甚至没有一种剑走偏锋的轨迹去学习研究。

你们徒步过吗?有个软件叫做两步走。比如你要爬一座山,上面会记录很多人去山顶的轨迹。你可以选择最近的那条,也可以选择很远但风景秀丽的那条,绿绿的轨迹布满地图,是种前人栽树的安全感。

但如果有天打开软件,发现地图一片空白,只有一座高不可攀的山脉,你还会继续往前行吗?没有人走过的路,是充满未知、危险和孤独的。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活在这种处境里,没有轨迹、没有灯塔、没有姐姐。当然是自由的,但焦虑是自由引起的眩晕。这种焦虑已经不是社会意义上的工作、老板和生存压力,而是高山、雪地和完全源于内在的存在主义危机。

但今天见到了一个女生很开心,像是姐姐一样的存在。

和她认识是很漫长的一件事。我刚毕业那几年,经常看到她的一些深度报道。那个时候字节还叫今日头条,因为抖音的诞生坐上了高速上升期,万众瞩目;作为从《财新》独立出来的科技媒体,《晚点》也很喜欢写这家公司。

我是今天才意识到,《晚点》诞生于2019年,而我毕业于2018年,这种时间点的吻合,几乎可以说职业生涯是伴随着它成长的。

那个时候还是家5000人的创业公司,虽然经常会有 CEO 面对面,但关于公司更内部、更一手、更幽暗的秘密,我们总是从《晚点》那边知道。

她的名字很特别,写的稿子也很好。总是一针见血、冷静、锐利,像南美洲的猎豹。很快,年轻的她成了知名记者。

但那个时候我更喜欢《好奇心日报》。因为它也相信商业是推动社会改变的力量,但 Q daily 的题材更丰富多样,除了商业还会有人文、艺术、城市、文学。好奇心的鼎盛时期,全方面满足了我旺盛的好奇心,在精神食粮上一点点滋养着我。

时至2024年,一切都不同了。上次听弦子说,媒体和公众充满了不信任的敌对情绪,本质还是公民社会土壤的缺失。

于是记者们也纷纷转行了。我印象是2020年左右,很多资深媒体记者/编辑,都转去大厂做 PR 和 GR 了。这是条还不错的退路,毕竟要养家糊口,还在势头上的互联网行业总能开出几倍的薪资。

我很关注「记者转行」这个群体。或者说,我对那些曾经喜欢过的记者,有着后来会去做什么的好奇心。

她去了一家美妆公司,做 CMO. 渐渐地,她的社交媒体充满了出差、公司、商业和团队。

你们应该见过很多「打工人」的SNS 吧?不是怨声载道、疲惫至极的吐槽,就是整齐划一、行尸走肉的转发;或者做到了高层,就谨言慎行一片噤声。偶尔在公司获得成就后转发一下,写几个字,以一种矜持的骄傲宣誓着成功。

她蛮不一样的。她的 post 很多都是工作,但总是情感丰富、热情满满。我真是很好奇什么人能打工打出如此 passion (除了不懂事的应届生),也想着这么多年了,该约她见见面了。于是邀请了一杯咖啡,单程两个小时,跨越了大半个杭州去见她。

我不是没见过女性leader, 不管是大厂高层,还是小厂领导,她们有个共同点是「模仿男性」。其实非常好理解,在一个父权世界里,VC是男的,领导是男的,公司属于男人,成功是男人的,权利在男人手里,钱在男人口袋里……女人想要上升,只有两个途径:

1)成为美女,成为他们虎视眈眈的性资源;
2)成为男人,成为他们并肩作战的好伙伴。

随着女性主义的苏醒,传统商业世界里更多的1,转向了野心勃勃的2.

女性开始学习男性,学习他们的野心勃勃、果决坚定,也学习他们的情绪稳定、冷血无情。只有把自己变得更像一个男的,才能掌握更多的权利。

但她很不一样的是,她不模仿男性。比如她关心每个下属的工作心情,会在意你工作开不开心;她会去处理人和人之间的摩擦,即使这些不影响工作。她不是负责一个小团队,有很多精力才这样;带着这么多人,这样的劳动量可想而知。

我们还聊了年轻女性成长中遇到的诱惑、爱情选择、服美役、新闻媒体、记者、商业世界…etc 是一场非常 inspiring 的对话。本来不想写 blog 的,但她鼓励我趁还有表达欲的时候多写一些,就浅浅写一点啦(可能只有我们充沛丰盈对话的1/20!)

在杭州这些天认识了很多人,大部分是关注了很久的网上邻居。晚上骑着车穿过良渚公园,空气里是春天草木的香气,地面上氤氲着湿润的水汽。晚上见了另一个神奇的朋友,告别时收到她的消息说,抬头!天上月亮好红。那个时候,我的车轮刚驶过一条石板小路,夜晚整个公园只有我一人,远处传来篮球场里自由落体的砰砰声。

明天就要离开杭州,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几天密集社交的感受,我想那就是「滋润」。

被高能量的对话滋润,被很棒很棒的朋友滋润,被他们徐徐展开的奇异人生滋润,被杭州的春天滋润。

祝大家在春天都能舒展自己^ - ^


>>Click here to continue<<

hayami's blog|日常人间观察




Share with your best friend
VIEW MORE

United States America Popular Telegram Group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