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 Telegram Group & Channel
南国微雪 | 一切,都很美丽。 | United States America (US)
Create: Update:

信息密度

  本文讨论“文学”下,“写作手法”的“信息密度”话题。
  由于中文汉字本身的表意性质,信息密度高,但近些年来,公式化、套路化和“口水化”泛滥,国民文学素养降低,现代汉语的信息密度已经逐年降低。
  此处不讨论汉字简化和教育水平的影响,只探讨写作方法导致的信息密度下降。
  先来看一个中文西化的实例:
  “按:”“注:”“附:”(古汉语)
  “注意:”(现代汉语)
  “需要注意的是,”(西化中文)
  以上信息密度依次下降,到西式中文地步,仿佛作者也需要为了一个中心词添加许多修饰成分,如冠词、强调词等,但这实际上不对。
  再来看另一个例子:
  “彼讪然。”(古汉语)
  “他有些尴尬。”(现代汉语)
  “他看起来有些尴尬的样子。”(西化中文)
  承前所述,“需要……的是”和“看起来……的样子”这类词,不需要出现在汉语的表述中。这类修饰所含之意,已经包含在中心语中。例如,尴尬的释义为“难为情的样子”。
  一篇文章通篇阅读没什么信息,原因有两个:内容与形式。
  内容不谈,自有感知。如果全文没有包含任何事实、事件、论据、观点、引用等,就是没有营养。
  形式与写作手法有关。如前文的例子,若是一句话可以去掉许多非必要修饰词,又不影响阅读,则写作水平不高。
  这个方法很实用,也可反过来检查读者自己写的篇章:小到一句话中的某个词,大到文章中的某几个段落,如果将其删掉,不影响阅读,不会对人物塑造/情节推动/事实阐述等产生影响,则可以将其压缩。
  汉语遵从“主谓宾定状补”的句式结构,以短句为主,修饰成分宜偏少。
  想要信息密度高,又不失阅读效果,推荐按照中国传统文学写作手法写作。法律文书和工科定义等严谨叙述,偏好长定语等西化句式,但这种句式观感奇差,仅限于严谨文书。
  中国传统文学,请参考四大名著、三言二拍、儒林外史等。
  最后,学海计划以一个段落改造收尾,将西化中文进行信息压缩:
  「他是某个国家的著名科学家之一,在群众中有很高的知名度。某天,有人向他提了一个问题:“如果一滴水从很高的高空中落下来,会不会砸死一个人?”他听完之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甚至饭都吃不下,觉都睡不好。他向某个朋友倾诉了他的苦闷,他朋友听完后笑了,说:“你没淋过雨吗?”」
  「他是某国著名科学家,颇受群众赞誉。一日,有人提问:“如果一滴水从万丈高空下落,能否砸死人?”他听罢百思不得解,乃至寝食难安。他向朋友倾诉后,朋友大笑:“你没淋过雨吗?”」
  
  南国微雪 Miyuki
  2024 年 4 月 9 日

#学海碎笔 #文学

信息密度

  本文讨论“文学”下,“写作手法”的“信息密度”话题。
  由于中文汉字本身的表意性质,信息密度高,但近些年来,公式化、套路化和“口水化”泛滥,国民文学素养降低,现代汉语的信息密度已经逐年降低。
  此处不讨论汉字简化和教育水平的影响,只探讨写作方法导致的信息密度下降。
  先来看一个中文西化的实例:
  “按:”“注:”“附:”(古汉语)
  “注意:”(现代汉语)
  “需要注意的是,”(西化中文)
  以上信息密度依次下降,到西式中文地步,仿佛作者也需要为了一个中心词添加许多修饰成分,如冠词、强调词等,但这实际上不对。
  再来看另一个例子:
  “彼讪然。”(古汉语)
  “他有些尴尬。”(现代汉语)
  “他看起来有些尴尬的样子。”(西化中文)
  承前所述,“需要……的是”和“看起来……的样子”这类词,不需要出现在汉语的表述中。这类修饰所含之意,已经包含在中心语中。例如,尴尬的释义为“难为情的样子”。
  一篇文章通篇阅读没什么信息,原因有两个:内容与形式。
  内容不谈,自有感知。如果全文没有包含任何事实、事件、论据、观点、引用等,就是没有营养。
  形式与写作手法有关。如前文的例子,若是一句话可以去掉许多非必要修饰词,又不影响阅读,则写作水平不高。
  这个方法很实用,也可反过来检查读者自己写的篇章:小到一句话中的某个词,大到文章中的某几个段落,如果将其删掉,不影响阅读,不会对人物塑造/情节推动/事实阐述等产生影响,则可以将其压缩。
  汉语遵从“主谓宾定状补”的句式结构,以短句为主,修饰成分宜偏少。
  想要信息密度高,又不失阅读效果,推荐按照中国传统文学写作手法写作。法律文书和工科定义等严谨叙述,偏好长定语等西化句式,但这种句式观感奇差,仅限于严谨文书。
  中国传统文学,请参考四大名著、三言二拍、儒林外史等。
  最后,学海计划以一个段落改造收尾,将西化中文进行信息压缩:
  「他是某个国家的著名科学家之一,在群众中有很高的知名度。某天,有人向他提了一个问题:“如果一滴水从很高的高空中落下来,会不会砸死一个人?”他听完之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甚至饭都吃不下,觉都睡不好。他向某个朋友倾诉了他的苦闷,他朋友听完后笑了,说:“你没淋过雨吗?”」
  「他是某国著名科学家,颇受群众赞誉。一日,有人提问:“如果一滴水从万丈高空下落,能否砸死人?”他听罢百思不得解,乃至寝食难安。他向朋友倾诉后,朋友大笑:“你没淋过雨吗?”」
  
  南国微雪 Miyuki
  2024 年 4 月 9 日

#学海碎笔 #文学


>>Click here to continue<<

南国微雪 | 一切,都很美丽。






Share with your best friend
VIEW MORE

United States America Popular Telegram Group (US)